安全环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环境 > 职业卫生 > 信息浏览
四川鑫长兴网架科技有限公司钢结构网架加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2-25 11:10:07  点击次数: 780  来源: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四川鑫长兴网架科技有限公司钢结构网架加工生产项目
建设单位 四川鑫长兴网架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地址 德阳市什邡市经济开发区(北区)海淀路10号
项目简介 四川鑫长兴网架科技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需 求,投资5600万元,收购位于四川省什邡市经济开发区(北区)海淀路10号的浙江省永康市世强五金塑料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场地(总占地面积为30392m2进行“钢结构网架加工生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生产车间(1栋,已建)、门卫室(已建)、配电房(新建)、气泵房(新建)、空压机房(新建)、危废暂存间(新建)、厕所(1栋新建、1栋已建)、3#生产车间(1栋,新建)、4#生产车间(1 栋,新建)、办公楼(1栋,预留建设用地)、倒班楼(1 栋,新建)。项目投产之后预计实现年生产加工钢网架杆件8500t/a、螺栓球1500t/a。
项目组人员
项目负责人 孙洪燕 个人资质编号 川职卫乙级第2315号
报告编制人 马欢欢 个人资质编号 川安卫乙构培字第1571号
现场调查人员 马欢欢 现场调查时间 2021.10.15 企业陪同人 蔡尹科
采样、检测人员 雷剑、孙鑫 采样、检测时间 2021.11.21-2021.11.26 企业陪同人 蔡尹科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弧光辐射、高频电磁辐射、电焊弧光、手传振动
化学因素:砂轮磨尘、电焊烟尘、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高温、弧光辐射、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噪声检测结果:LEX,40h dB(A)范围:78.5-102.3
电焊烟尘检测结果:CTWA(mg/m3):1.53-2.77   其他粉尘检测结果:CTWA(mg/m3):0.62-3.12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结果:CTWA(mg/m3):0.006-0.026  
评价结论与建议
结论:该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根据对该项目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项目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该建设单位根据本报告书提出的职业病防治补充措施的要求及建议严格落实到位,并在项目运行时认真实施,日常加强监管,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可行的,正常运行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该建设项目能满足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要求。     建议:1.工程防护建议:(1)等离子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在下料时会产生烟尘,自动焊机在焊接时会产生焊接烟尘,长期接触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单靠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收尘效果有限,建议建设单位找专业的通风设计单位为等离子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自动焊机上增设专用的烟尘净化装置,尽量在源头上进行收尘,保证在作业过程中有效降低烟尘浓度。(2)定期并及时对焊烟净化器和有机废气处理装置进行维护,滤芯进行更换或清洁,保证其能够有足够的抽风量,能有效降低有害物质浓度。(3)下料锯、等离子切割机、自动焊机、抛丸机均属于高噪声设备,应加强设备的日常检维修,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噪声加大。并建议可通过适当增加工人数量来减少噪声接触时间,减少高噪声带来的危害。2.职业卫生管理建议
(1)企业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和实施。每年年初都要进行全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以利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更好开展,在年尾要进行工作总结,以查漏补缺,使来年工作开展起来更有针对性。(2)应确保每年有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入,并定期对各类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及保养。(3)该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4)加强职工对岗前及定期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5)该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3.应急救援:(1)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的要求,完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2)加强作业人员应急救援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4.个人防护用品:(1)该项目为下料工配备的3M1110型防噪声耳塞,SNR:31dB,防护性能不足,建议可通过为其加配耳罩或配备SNR≥34dB的耳塞,以保证下料工接触噪声的强度能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5.职业健康监护:建设单位应对所有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一) 报告书专家组意见
1、补充完善更新评价依据。
2、补充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3、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评价和建议;
4、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分析评价和建议。
(二)建设单位现场专家组意见
1、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按照GBZ188-2014的要求严格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对异常人员及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置。
2、应加强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完善相关职业卫生相关档案、制度、责任制及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危害合同告知,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2020〕第5号令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申报。
3、根据本次评价检测结果,噪声合格率极低,企业应针对粉尘和噪声超标作业点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特别应加强接害人员的听力监护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害。
4、应按照岗位和接害因素为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规范佩戴。目前个别岗位的听力防护用品不能满足要求,应立即整改完善。
5、建设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和维护保养,并确保正常运行
6、完善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应急药品等物资配备和应急预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及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培训及演练记录。
7、按照GBZ158-2003中的要求规范和完善生产现场的警示标示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并落实到岗位,检测值应公示。
8、其他按评价报告的内容及建议措施进行整改完善。
附:现场勘查照片、现场采样照片